找到相关内容7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“虚妄分别”之研究

    外围的一部份。到了‘自证’,就属于心的核心部份,属于,而缘复有能所;能,就是‘证自证’。所,就是‘自证’,这又是一重关系,由这两重关系就构成了四分说。”(注31) 旧译接受安慧的一分说,...(注13) 印顺一方面由种子缘生的观点,谈凡夫之识生种种相,乃依虚妄分别之,由染污种子而生起,因此,这些缘相是虚妄的,依他起即是表示依于这些染缘而起之性,故是虚妄,且另一方面,若对这些颠倒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145690.html
  • 《十二门论》中的因果观

    概念的讨论方式,将龙树所揭示大乘佛学破斥因果、解释空义的基本论题,分别重新表述为:1、一般因缘的发生,2、果的有无,3、与人对因果的认识,4、因果的认识现象(相),5、因果相的有无,6、一异──相与名(因果的认识与语言表述),7、因果与存有论的有无问题,8、因果之性与变化,9、果于物或心不可得,10、因果之作者与动力,11、因果与三时(时间),12、因果生不生等。由以上各品破立的内容,或许...

    孙长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146105.html
  • 南印度佛教艺术的图像学特色

    方形的三叉戟,代表著佛、法、僧三宝,法轮刻画著细细的花环和带状的小珠花。法轮与柱顶的平台之间刻画著背对著背的狮子; 柱身由二个凹槽坐垫之间有莲瓣形状的圆盘,或者是狮子半身像,莲瓣与狮子交错装饰,极尽...宗教内容将促使艺术题材特别的多采多姿。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,宗教有时必须依赖著艺术的启发,将人们领引到宗教教义的范畴。佛教典籍是宗教教义的记录,而佛教艺术作品可呈现宗教活动的记录,藉著不同地区的佛教...

    陈莉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746116.html
  •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“自身意识”与“自我意识”问题

    始终在场,即康德所说的“‘我思’必定能够伴随我的所有表象。”[61]   正因为此,熊十力才明确地指出,“大乘建立末那,略由二义,一由恒有我相故。二由意识须有第七为根故。《摄论》、《杂集》等所以... 慧庄曾对此以店铺之人事为比喻说,“店中之货物是相分,掌柜是见分,主人是自证分,主妇是证自证分。见分缘相分而不可自证分,犹如掌柜能差排货物,而不能管知主人之事;自证分得缘外之见分与之证自证分,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646601.html
  •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

    第七识为带质境,以第八识望第六识,第八识见分为“我”,此我实“似我”之细识,故第七识第八识一境,其变似我者,是末那能变,所生之带质境。  第六意识为第六能,其四种意识中,唯明了意识不能三世,...,该识一时俱起,皆是似尘境界,故无能所分别,无外境可取,因此识无生而生,遣境遣心,立真唯识义,第六识为前五识决定分别依,以作意取尘,决定境界,然第六识以作意为因,外尘为而生识,此第六识转,第七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47545.html
  • 西藏宗教艺术(2)

    有时只是画上花边本身,不再加任何装饰图案;有时要在花边的外缘画上单线或双线勾勒的彩虹;有时还要在花边的和外缘都画上彩虹。也有这样的情况,就是在光环外边不画“持宝花边”只是画上彩虹图案作为装饰花边。...制作费用及艺术家的报酬由寺院或委托人支付。  每当寺院中新的神殿或佛龛落成时,就要在其中放置供奉神佛塑像和唐卡。有些富有的施主,捐施大量财物委托艺术家制作一些神佛塑像和唐卡供奉在寺院神殿,这也构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647692.html
  • 佛教法器概介

    剩馀,所以智火也是如此,能烧除一切无明,无不穷尽。  密法中行护摩,应先造四肘坛,高一搩手,中凿军荼径圆一肘,深十二指,两重作高阔口一姆指,外缘高阔各四指。底正平,以泥作轮像或跋折囉(独钴杵)...总长,为一尺八寸。现时多以熟铜作杓、木作柄。  吉祥子,古传为柘榴果。依《瑜伽护摩轨》所说,则大杓为柘榴果形,以柘榴果含容多实,表金刚萨埵之万德具备;杓所刻三钴杵,为金刚萨埵之三摩耶形,即标示心、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649036.html
  • 紫柏真可的经教思想

    十二,〈唯识略解〉,页八五二。)  护法一系立四分之说,主要是在说明心识的认识作用:相分是事物的相状,是识所的对象;见分是主观的心识作用;自证分是相见二分的所依;证自证分是自证分的作用,以证明自...群品。夫此身此心,岂是高远玄妙也耶?即吾日用之中,应之际,未始不昭昭然也。(《全集》,卷十一,页八二八。)  真可将《心经》空观的观照,视为禅家的明心见性。然而《心经》中的观慧,是在解行相应下行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4757267.html
  • 萨迦派尼僧研究

    分别为:  1、外缘会,即依外境而起,如产生风回⑩和各种外界粗境。[11]  2、会,即从身而起,身中字脉宫内风心聚散,初有自身即佛身之感。  3、密缘会,因字脉而成,了语即是密咒,或于出世间道中界甘露轮等现成四坛城。  4、真如会,从界甘露而起,就悟心为智,即是真如,达到初地以上外相,出现明点。  5、究竟会,即从风生,一切皆是无二智相,达到究竟,又身轮为外,脉轮为,脉字即密,界甘露轮...

    德吉卓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659669.html
  • “同除四住,此处为齐;若伏无明,三藏则劣”

    无常,也是不净、苦、无我;观法无我,也是不净、苦、无常。这是一境用四观。  藏教五停心、别相念、总相念三贤位,为修行佛道中的外凡位。《大乘义章》中说:“言外凡者,善趣之人向外求理,未能息相真性,故...乘的义理,则可在五品弟子位至六根清净位中断伏。从这里可看出圆教与藏教的胜劣关系,也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历代天台大师之所以叹大褒圆的原因。  二 藏教是怎样断伏见思惑的  藏教所化导的是三界的钝根众生...

    朱封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860871.html